文化苦旅 - 道士塔
講著敦煌石窟的故事,包含著如何被發現、如何被破壞以及如何被賤賣。雖也說到讓王道士背負這罪過是太看得起他,也太浪費文士們的滿腔怒火。但最終仍舊是無法不指責他,不是嗎?雖然沒有指名道姓、雖然沒有條列罪文,但隱藏在洗練文字下的怒氣及怨懟,我確實是看到也感受到了。
初讀此文時,我也不免跟著咒罵王道士,第二次、第三次甚至第四次讀這篇文章時,我仍舊是對王道士有怒意。可是這次,不知怎地,我突然不恨他了,反倒覺得他有些可憐。
以前有部電影,它有句台詞是這樣的,「人活著是為了什麼?是為了吃飯啊。」,我覺得這句話倒是點出了人類對於生命的執著。
一開始,是為了生存,所以我們要吃飯。之後,確定可以生存後,慾望推著我們去追求舒適的生活。舒適的生活是什麼?不就是生理和心理的滿足嗎?從要吃飯進化成要吃好吃的飯,從要睡覺升級到要在華美的房間裡睡覺。只要是人,我相信有半數的人都是會如此追求的。而王道士的行為不也只是如此而已?舉凡對石窟的破壞、將古物以蠅頭小利賣出,不都只是想要滿足自己的欲望,追求舒適的生活?當然,我並不是說王道士的行為是正確的,我也不是沒看到他的行為所帶來的傷害,但是我仍舊認為讓他背負所有的罪實在時太欺負他了。更何況他只是個沒有知識的農民,絲毫不知道這些古物的價值。那麼,我們又怎麼能要求他好好保存這些在他眼中如同敝物的珍貴文物。
在文章中,文人們數度說道:「我恨。」,我則有些想反問他們究竟恨什麼?是恨沒能生在那個時代,好好的保護這些中國的珍寶嗎?在那個連大環境都不重視這些文物的時代,我懷疑只靠這些人的力量又要如何保護。更何況這些恨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,今天不管你如何的恨,失去的東西也不會回來。這就是時間的殘酷,在它面前,任何人都是束手無策。
文人墨士總是多愁善感,似乎不藉著文字抒發滿腔熱血、傾述滿腹悲慟,生命就沒有意義。這樣子固然很好,畢竟就是因為有這些多愁善感,中華文化才能發光發熱。可是即使如此,仍舊不可否認這些對於改善現況沒有太大的助益。所以我佩服文章中的那些中國學者。我不相信他們心中沒有恨,但是他們卻只是將其放在心中,靠著手中僅有的資源,將原本該屬於中國的文化再次自外國人手中奪回。比起一篇篇感人肺腑的詩篇、文字,這樣的行為有意義多了。
本站最佳瀏覽介面:1024 × 768 @ Firefox with Unicode (UTF-8) 推薦